白耳畫眉(學名:Heterophasia auricularis),是畫眉科奇鶥屬的一種,生活於台灣溫帶森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全世界僅分布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為台灣特有種。
目前分類:昆蟲鳥類 (36)
- Mar 29 Sun 2020 22:50
【白耳畫眉】南投清境「天空步道」
- Mar 28 Sat 2020 16:58
聲音超好聽的【黃腹琉璃】♂
鶲科、保育等級又名黃腹青鶲、棕腹藍仙鶲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普遍棲於山區海拔1000~2300公尺間之闊葉林中,以昆蟲和果實為食物。黃腹青鶲的繁殖期在5~6月。體長約16公分的中型鳥類,雌、雄鳥體色差異甚大。
- Mar 22 Sun 2020 19:49
會攻擊人類的【烏秋】
【烏秋】
烏鬚、烏鶖是大卷尾的俗稱,學名:Dicrurus macrocercus harterti為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是臺灣特有亞種(臺灣特有種及台灣特有亞種,地域上的分布包括臺灣本島、離島(綠島、蘭嶼、澎湖、金門、馬祖)等地)。
大卷尾常見棲止於電線上或棲坐於牛背上,如發現牛吃草或犁地時飛出來的昆蟲,則起飛捕食,而在其領域內,若是有烏鴉或鳶出現,則必將牠追擊逼退為止。
- Mar 15 Sun 2020 19:47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最早於 1974 年在台北五股記錄到 (Blackshaw 1978),當時只有1隻,紀錄者Blackshaw 認為是籠鳥逸出。爾後根據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資料庫顯示,1995 年以前全台僅有極零星的紀錄,但1995年起台灣各處的紀錄激增,1998 年在台北士林區發現築巢紀錄,1999 年南投也發現幼鳥,此後繁殖的紀錄漸增。
- Feb 29 Sat 2020 20:14
飛翔的珠寶:【翠鳥】
【翠鳥】
俗稱釣魚翁、魚狗,是人們最喜愛的一種鳥。翠鳥從嘴角到尾尖,全身只約16公分長,雖然身形小巧,但從頭羽到尾羽,綴滿五顏六色的斑斕彩羽,翠鳥也因綺麗的羽色,享有「飛翔的珠寶」美譽
- Feb 25 Tue 2020 09:43
【鳳頭蒼鷹】(台灣特有亞種)鼓起勇氣,離巢學飛!
- Feb 24 Mon 2020 18:12
夜鷺
夜鷺(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又稱黑頂夜鷺,俗稱灰窪子、夜窪子、星雁、暗光鳥仔、南崁企鵝,模樣相近綠鷺,是鷺科夜鷺屬的一種。是很聰明的鳥類,會用魚餌釣魚 。捕魚時,夜鷺會先把野果扔在水裡,然後在岸上等待。一旦發現獵物,牠就會迅速的衝入水中,飽餐一頓。
- Feb 19 Wed 2020 18:12
大冠鷲
別名: 蛇鵰、蛇鷹
科名: 鷹科 蛇鵰屬
學名: Spilornis cheela
分佈: 0~2000公尺的山地,更高海拔山區偶可見,其中以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區域及丘陵最為常見,偏好被人類開發過但人口密度不高的森林間隙地帶。其來自蛇鵰停棲時常豎起那頭後方黑白相間的冠羽。為台灣體形第二大的猛禽(僅次於雄鷹)
- Dec 12 Thu 2019 21:18
鉛色水鶇:可愛的小鉛球
【鉛色水鶇】
在台灣的溪澗鳥中鉛色水鶇是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鳥種,因為牠是台灣中低海拔山區溪澗河谷最普遍的鳥類。鉛色水鶇體長約13公分,全身大致為均勻之鉛灰色,公鳥尾羽栗紅色;尾巴展開時非常好看,像一把紅色的小扇子。母鳥尾上覆羽白色。因體型、體背和腰部的顏色與生長在其它地方的鉛色水鶇有差異,因此列為台灣特有亞種。
由於不需具備長途飛行能力,肥嘟嘟、圓滾滾喜感的造型,被鳥友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鉛球」。
- Oct 08 Tue 2019 12:16
台灣雙尾燕蝶
台灣雙尾燕蝶
翅腹面具虎斑紋後翅近基部有3枚緊鄰的白色斑相連,
(小灰蝶科) 展翅 24 - 28 mm,翅膀表面暗褐色具不明顯的藍紫色光澤,翅腹面有黃黑條紋猶如虎皮,又稱虎灰蝶,外觀近似三星雙尾燕蝶但本種翅腹面於翅基處的3枚斑紋排列為連接狀,出現於 4 -10月,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喜歡訪花吸蜜,為常見的種類。
最強的偽裝大師:當牠棲息於花葉,上翅不動,兩邊下翅前後滑動,4根尾突還會上下左右晃動,彷如正在覓食,怎麼看,都像頭部,稱之「假頭」,假頭可是這種小灰蝶科的保命絕招!
- Jul 01 Mon 2019 10:31
白額高腳蛛
【白額高腳蛛】
蜘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靠結網來獵食,但白額高腳蛛很特殊,牠會吐絲但不結網,以其迅捷的身手來追捕昆蟲,令人振奮的是,白額高腳蛛除了會吃蒼蠅、蚊子之外,更是小強的天敵,有紀錄顯示,白額高腳蛛一晚可以抓20多隻蟑螂,大型的白額高腳蛛甚至捕食過老鼠。白額高腳蛛對人類是益蟲,呼籲民眾愛護牠們,以驅趕取代殺害。
白額高腳蛛(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俗稱「高腳蜘蛛」、「大蜘蛛」、「擒老」、「蟧蜈狩獵巨蟹蛛」、「喇牙」。為巨蟹蛛科巨蟹蛛屬的動物原生於全球的熱帶地區,後於近代因人為活動擴張至部分副熱帶地區,常棲息於室內、外牆壁。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歐洲。是大型的室內蜘蛛,必要時會吐絲但不結網,是家居蟑螂的主要天敵。
- Jun 18 Tue 2019 08:34
台灣熊蟬
台灣熊蟬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於 5 - 9月間出現,雄蟲腹部具發音器,能連續發出「下、下----」的聲音,叫聲響亮;雌蟲沒有發音器,不會鳴叫。雄蟬互相較勁鳴叫,最響亮的獲得雌蟲青睞後交尾。交配後雌蟲會在樹幹產卵,卵孵化後的初齡若蟲掉落地面後,便鑽進地底以吸食樹根汁液為食。若蟲大約4-5年期間都在黑暗的地底渡過,經過4次蛻皮,直到終齡羽化的前一天夜晚才鑽出地面為成蟲,成蟲壽命只有2-3週。
- May 30 Thu 2019 16:58
人面蜘蛛
大木林蜘蛛(學名:Nephila pilipes),又稱斑絡新婦,人面蜘蛛、毛絡新婦,是大木林蛛屬下的一種。其中屬名 Nephila 源自古希臘文,意思指「喜歡紡織的」。分布於日本,中國,臺灣,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泰國,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北部等地。通常存在於原生林,次生林和花園(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