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砂卡礑步道44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的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砂卡礑步道41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砂卡礑步道42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步道43

砂卡礑步道45

砂卡礑步道46

砂卡噹步道11

砂卡噹步道24

砂卡礑步道入口就在砂卡礑隧道旁邊,從遊客中心走過來只要五分鐘。

砂卡噹41

砂卡噹步道23

看到有亮光就左轉,也就是小錐麓步道的入口處。

砂卡噹步道10

若從太魯閣遊客中心開始走的,會遇到小錐麓步道,一定要走不然會跟我一樣後悔

砂卡噹步道9

砂卡噹步道8

砂卡噹步道7

砂卡噹步道6

砂卡噹步道3

有兩種橋可供選擇,一是繩索;另一種是正常的步道橋,風景都很美。

砂卡噹步道5

砂卡噹步道31​​​​

65

看到砂卡礑橋就知道走到砂卡礑步道了,橋漆成紅色還真的顯眼,自行開車除了把車停在遊客中心也可以把車停在砂卡礑橋旁的停車場,從橋上走下來就是砂卡礑步道;不過可能跟我一樣;錯失走小錐麓步道的機會。所以我砂卡礑步道走了三次。

砂卡噹步道15

砂卡噹步道99

砂卡噹5

步道海拔約60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動植物生態豐富,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噹步道17

砂卡噹步道98

純天然的山蘇林

砂卡噹步道2

多數人走到五間屋,吃個山蘇配香腸就打道回府了,不過要是有興趣也可以走到三間屋,就是走到步道底,風景一樣漂亮,多了鳥類等生態,也會看到攔沙壩很親民的美景。

砂卡噹14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香腸之一沒有之二還會有山蘇可以搭配,並不用另外付費,真好吃!

砂卡噹步道19

烤這個小米糕就平平,沒吃完過三十分鐘就硬得跟石頭一樣,一定要現場吃完才好吃

砂卡噹步道21

當然現場還有賣高梁酒等飲料,上廁所要十元,給原住民賺也不為過

砂卡噹步道18

巧遇師父來這打座,吸收天地日月精華

砂卡噹步道20

剛好看到大水管漏水,以為是小瀑布

砂卡噹步道22

​​砂卡噹步道32

鉛色水鶇1

鉛色水鶇21

鉛色水鶇都群聚在這裡,紅尾巴的是雄鳥

花蓮太魯閣1

花蓮太魯閣2

花蓮太魯閣3

花蓮太魯閣4

後記:砂卡礑步道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之一,一定要走一回才不枉費此生,天然美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花兒芭比 的頭像
    花兒芭比

    花兒芭比,你在哪裡?

    花兒芭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