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是早年大溪通往復興鄉、羅浮等內山地區的重要便道,也是農作物運送下山到市集販賣的農道。
隨著北橫公路開通,古道的功能漸漸沒落,步道後來經重新整修規劃,目前已呈現出全新風貌,除了滿山桐花、綠意盎然、鳥語花香,生態豐富之外,更成為大溪地區熱門登山賞桐健行的古道。
從水中土地公這裡出發,要再走800公尺左右的鄉間柏油路,才能到達大艽宮古道的登山口。再走20分鐘上鞍部,接下來看你要往右去溪洲山還是走左去白石山百吉隧道,或是往下走去停車場那邊。我走溪洲山577來回要一個半小時。若抓拍照喝水休息要兩小時。
滿山五月雪真是壯觀
土地廟停車場旁邊的支道,這邊的桐花階梯最美
【水中土地公】乾旱期可以上去走一走,因為土地公不想搬家,居民要拜就要搭木筏,成為全台灣唯一的水中土地公。
台7線前往大艽芎古道,行經竹篙厝產業道路,見竹篙厝公車站牌左轉,似一面明鏡的頭寮大埤映著藍天白雲綠樹,被一分為二的埤塘又名新福圳,是全台唯一的水中土地公廟,當中的土地公因當時修築水塘,而被移請到福昌宮,形成一奇觀。也是拍魚鷹的鳥點。
持續前行,至大艽宮,古道之旅就此正式展開,偶見佈滿青苔的石壁題字,頗有淡淡的禪味。
鞍部上的地圖,不是很清楚,不過上面倒是畫隻大老鷹,表示老鷹是這邊的特色
步行至鞍部,可順行向右至溪洲山,向左至頭寮山、湳仔溝古道、總督府步道、百吉林蔭步道等,稍於溪石亭休息後,可沿下坡路走,至桃51線即為古道出口。小黑蚊很多要注意....這次我選擇往溪洲山577營地落腳,沒想到因為疫情關係,人滿為患,連站教的地方都沒有,只好徹回。上面這張地圖對附近的古道會很有幫助!
真可怕!比市場還熱鬧,都是在這邊用午餐休息的登山客,平常577這裡跟本沒幾個人
溪洲山最高點577。溪洲山位於石門水庫旁,海拔578公尺,為小百岳之一。從溪洲山可以俯瞰溪洲大橋與石門水庫風景區。
載著滿滿的愛心桐花下山,結果風一吹就散掉了>"<